第707章:百万大军又算什么-《席卷天下》


    第(2/3)页

    希罗多德的《历史》记载过,有一次波斯人远征希腊,动员五百万大军。这个就是电影《斯巴达三百勇士》的背景,也就是那个大流士搞出来的大动作。

    公元二世纪的阿里安的《远征记》有记载,亚历山大和波斯决战的高加米拉之役,亚历山大大军杀死三十万波斯军,俘虏比这还多,也就是波斯军超过六十万之多,还没算上波斯国境内的驻守军队,波斯总兵力妥妥的就是超过百万大军。

    来自一世纪至二世纪的古罗马历史学家阿庇安的《罗马史》,记录了凯撒进攻高卢,对付了高卢四百万大军。

    等等能够找到的超百万大军记录还有非常多,谢安突然间发现对于这个世界彻底陌生了,诸夏先辈搞百万大军已经够夸张,那些歪果仁竟然动不动就搞数百万大军,简直是吓死人了。

    谢安是愣了半响,呐呐地说:“假的吧!”

    徐正无所谓地笑了笑:“谁知道呢。”

    真实情况是外国古代战争史对军队数量的记录水份远比天朝多得多,天朝是有史官,外国并没有这个职业,再来是天朝顶多是“以一当十”,也就是一个人夸张成十个,通常还都出现在“夸功”方面,更多的时候只是夸大一两倍,真不敢太过不要脸。天朝之外的国家真不一样,那也就是为什么西方人从不拿一些“古书”记载来说事的原因,那是他们知道那根本就是笑话。

    古代军队的数量一直都是一个谜,比如中原的历朝历代本身有精细的划分,多少战兵、多少辅兵、多少民伕都有靠谱的数字,却是将这些人视为军队的整体部分。那么就造成一种现象,明明直接参战的战兵也就三五万,可对内对外都是将其余为战争服务的人也算进去,就有了数十万大军、百万大军这种夸张的数字。

    因为真切知道是怎么回事,汉国对于笈多王朝所谓的百万大军直接参战其实是一种不信的态度,觉得会是一种“号称”,真实的战兵能超二十万就算是夸张,其余压根就是民伕之类的人员。

    “我们在平蛮校尉部部署了十五万人,包括两个常备军和平蛮校尉部所属,真正的战兵仅是两万五千余人,其余都是服务于那些战兵的存在。”徐正一直在“呵呵”笑,后面又说:“那些动不动就数百万大军,应该是人头有一个算一个都算在内。”

    真实情况就是那么回事,每一个常备军有一万五千人,可这一万五千人并非每个都是战兵,比如一个师的五千人仅是三千五百名战兵,剩下都是用以服务战兵的存在,等于一个常备军的战兵其实只有一万零五百人。

    一支军队的战兵数量越多,事实上服务于他们的人员就会呈几何方式增长,比如一万名战兵只需要五千人左右来服务,十万名战兵则可能需要增加到一两百万人来进行服务。这种服务还不是那种后方生产,是就近进行各种服务,例如平时的军械保养,后勤线的安全保障,粮秣运输等等。

    “应该是那样。”谢安认为绝对是那样,要真的是那么算,诸夏对异族的战争岂不是动不动就五六千万的大军?毕竟国战是全民参与嘛!他后面也觉得有些好笑,就说:“至少知道了有那么多人口数百万以上的国家。”

    通常意义上,一场战争耗费人手最多的地方就是在后勤方面,必要的运输队伍是一个,再来就是运输路线上面的戍卫人员,毕竟没有任何统兵将领会忽视自己的后路,保障运输路线是必要也是顺带,更多的是确认后路的安全,要不然没有后路不就是被包圆了吗?

    在必要的时候,除了战兵之外的任何人员都会参战,但那得是到了一支军队不拼命就无法活命的前提条件下,往往这么干不是生就是死,伤亡数字上也会相当恐怖。

    在杨广征讨高句丽时期,最大的动员是超过一百一十万人,位处前线的参战人数一直是维持在二十万以上,维持后勤补给的人数有八九十万人。在隋军战事不利的时候,甭管是战兵还是辅兵,就算是民伕也要抡刀子上,战争失败的结果就是数十万人葬送在那片冰天雪地。

    主动去入侵一国,不光是要面对敌国有组织的正规军,碰上更多的是仓促组织起来的乌合之众,谢安就向徐正有说类似观点,比如笈多王朝明显就是仓促应战,动员起来的兵源数量看着会很庞大,但实际战斗力绝对不怎么样。

    汉国不是没有遭遇过敌国全民上阵的情况,对慕容鲜卑就是这种情况,对燕之战面对的就是数十万的敌军,可要说绝大多数敌军有什么素质就难说了。

    “桓温也是那样的说法。”徐正又讲了一下上一次平蛮校尉部的交战经过,后面说道:“笈多王朝与我们遭遇过的那些国家的不同之处,就在于不将贱民的死活当一回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