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果脯与麦子-《钢铁黎明》
第(1/3)页
军功是十分严肃的事,这不是一天两天能批下来的事,哪怕定了,正式授予也最起码是一个季度(四个月)的事。要层层审批层层上报,像二等功得军区首 长过目首肯了才能决定,至于一等功特等功更是报请最高统帅部。
既然沈如松说了要把自己的二等功让给阵亡的罗虹和俞有安两个人,那就是实打实的让,反正他伤了脾脏,一段时间内屁事没法干,躺病床上不是看书读报就是写写画画了。于是干脆把后面可能要用到的材料都写了个遍,比如说回忆罗、俞两个人的作战功绩,他把自己的部分都差不多划拉给了他们俩。
然后是作战细节的书写,战斗报告是一个比较正式的文件,不好写的很随意,但记忆这个事情,没法说哪天就蹦出了细节。沈如松就想到有参照意义的就写什么。
沈如松反复在脑海里复盘珲江雷达站一战,事后诸葛亮来说,连队应当取突破阵型,径直截断兽潮,强行进入雷达站坚守,尽管这样风险不小,但依托雷达站完备防御工事,即便站内有部分匪军活跃也可以清理掉,毕竟连队下辖了好几个班的战斗工兵,近距离战是专业的。
要么是直接摆环形防御圈,圈内有两门82迫做固定火力,匪军再怎么配合兽潮,不付出极其惨重的代价想都不要想重创连队。70式通机转成重机枪模式真不是盖的,压制火力非常充沛。
但到底是想象中的战例,不纵览全局,再来一次十有八九是照着原先路线走。
兽潮分开袭击两翼了,不把预备队抽过去加固?
迫击炮是曲线弹道,它又不是二踢脚,是有射击距离的,不放置在比较安全的后方,难道摆前线?当时谁晓得林子有匪军埋伏?
一开始不展开环形防御圈?这是去救援,是要伺机突破的,收拢成刺猬防御,那还怎么展开进攻?
沈如松思来想去,感觉战场上变量太多,特别是清剿作战这样的小规模战斗,瞬息变化的速度太快太快。
他在士官学校早死记硬背了战斗条令,如果按照清剿条令所说,在受到袭击后,应当立即原地固守,在情况未明时不应出击,防止敌军渗透并集结兵力,达到压倒性火力再行反击。
条令是总结了无数战例后的精华经验。无名村庄一战就完全遵循条令,非常典型。车队受到突袭后,原地固守,因为暴民不具有重武器,稳住阵脚、安定了后方侧翼,用自动武器压制了对方后,三个班组旋即呈中间吸引、两边突破的战法进行突击,可能一个小时左右就彻底解决战斗了。
对上成规模、有组织度一点的匪军,原地固守也是有效的,复兴军的野战军和内陆守备军最大的区别在于重武器配备和是否机械化,班组火力配置上几乎没什么分别,野战军考虑到单兵反坦克,班组会额发配发三具不占编制的一次性火箭筒,所以复兴军班组一定占有火力优势。
但放到雷达站战斗里,原地固守就不行,首先连队主力被兽潮牢牢黏住了,分不出兵来援救。第二,沈如松他们被困在林地土路上的空地,不跑进林子乱战等于自杀。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炮组覆灭了,敌人在用自家82迫轰自家连队,一旦成功标定了射击诸元,那连队腹背受敌就完了,此时必须要有一支最近的小部队做出果决牺牲,而沈如松也正是这么做的,一轮强劲反突击,敲掉了迫击炮,然后遭受惨重伤亡。整个1排一口气打没了三分之一。
沈如松写了很多,但总体来说,他依旧很赞同战斗条令,毕竟是条令,不是直接的上级命令,他有基层能动权,假如当时连长直接命令他原地守住,那就原地守住呗。
虽然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样的,但这个东西吧……
第(1/3)页